來源:卓博教育 2019-07-02 10:13:18 | 關注次
咨詢【熱點背景】
2019年7月1日,上海市正式實施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,根據條理,市民要把垃圾分類后方能夠投放。一時間,網上關于上海垃圾分類的新聞層出不窮:有人曬出廚房里一字排開的4只垃圾筒;辦公室里,同事們因為“小龍蝦殼算干垃圾還是濕垃圾”爭得面紅耳赤;家里面,小朋友把剛從學校學會的垃圾分類知識教給爺爺奶奶……
題目:有人說,垃圾分類是公民踐行綠色生活的真是寫照,但是需要制度推動。請你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。
【參考答案】
今天,踐行綠色生活、實現垃圾減量、破解“垃圾圍城”的城市困局,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。上海的《條例》公布后,很多市民拿出了復習考試的勁頭,鉆研起了各種垃圾分類的問題,這一現象說明:正是在制度的推動下,在垃圾分類的實踐過程中,相關理念才能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、文明自覺,進而推動樹立綠色風尚的標桿。
【開頭承接材料,說明上海垃圾分類的背景,并進而表明自己觀點,垃圾分類理念落實需要制度推動。】
垃圾分類的剛性制度和市民的環保意識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,不可能等到環保意識完全成熟之后,再讓相關措施落地。綠色生活方式的塑造,本來就需要在法律制度層面上推一把,如此才能把環保意識轉化為社會共識和集體行動。通過督促引導,強化全流程分類、嚴格執法監管,才能讓更多人行動起來。比如,只有規定了酒店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日用品,人們才可能會有自帶洗漱用品的意識;規定了餐飲外賣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,消費者才可能會自備筷子。
【原因分析:指出垃圾分類的實施,為何需要制度的推動。】
讓“垃圾分類,從我做起”由墻上的標語,變為法律之下的全社會集體行動,說明垃圾分類進入了“強制時代”。這需要更加精細化的城市管理、市民的積極配合,同時也需要生活習慣、消費理念乃至相關行業商業模式的改變,從而形成全社會的環保合力。
【過渡段落。承接上文,指出垃圾分類進入新時代,提出對策方向,為下文做鋪墊。】
垃圾分類的落實和實施,最終要落實在各種細節當中。公民要增強環保意識,突破生活的“舒適區”,告別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,促使自己選擇更綠色的生活方式。比如生活及餓哦組要匹配上垃圾房的開放時間;買菜時,帶上帆布袋子等;為了與之配套,各個小區要有更成熟的垃圾分類制度。對商家來說,也要在綠色包裝、產品質量、價值賦能上下更大的功夫,減少的可能是一次性筷子、一根塑料吸管,多的卻是商家與消費者之間關于綠色生活的默契。
【對策措施,指出在細節中公民和商家如何落實好垃圾分類理念。】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,全社會人人動手,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,一起來為綠色發展、可持續發展作貢獻。垃圾分類看似小事,卻需要所有人的付出,也將改變幾代人的生活方式。干凈、整潔的環境背后,是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和成熟的環保理念。只有人人行動起來,轉變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,才能讓環保意識成為生活中那條細細的紅線,推動綠色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。
【結尾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,從城市管理到個人生活方式兩方面做了總結,深化了觀點。】
來源:
人民日報:提升環保自覺 崇尚綠色生活 作者 沈 彬
掃一掃二維碼添加微信了解更多考試咨詢
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:647828541
微信號:18887135818
更多事業單位資訊,請關注【事業單位】微信號,掃一掃,更多驚喜等你哦!